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陕煤地质集团转型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0-12-23   点击量:1394    分享到: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字号:

    【编者按】曾是当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原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因发现和探明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神府大煤田,而引起国内外轰动和当时少有的“神府热”,曾被视为我国煤炭工业“六五”时期的重要发现,也奠定了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重要基础,为陕西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斗转星移,节序变化,四十年过去了,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地勘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忠诚担当的陕煤地质人,“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闯出了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

谢辉(前排右一)参加揭牌仪式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下,地勘行业已经进入到地质勘查工作结构性调整期、地勘经济转型升级期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适应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地勘单位的产业发展、管理方式受到极大冲击,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地质集团”)是由成立于1954年6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改制而成的国有地勘企业,是一支具有光辉创业史、艰辛发展史、成就辉煌史的煤田地质勘查队伍。现为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地质勘查板块龙头企业,下辖15个全资子公司、1个事业单位、8个控股公司和13个参股公司。
    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陕煤地质人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先后发现和探明了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等著名煤田和矿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1780多亿吨,占全国查明资源量的12%,为国家煤炭战略西移和确立陕西资源大省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新时代,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陕煤地质集团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和基础性为己任,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与时俱进提出了“11563发展战略”,其主旨就是加快建设一流地质综合服务商为目标(明确一个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抓住一条主线);围绕地质勘查、新型能源、矿业开发、工程建设和多元产业,构筑五大板块;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协同推进能力、目标落地能力、精益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文化凝聚能力(六种能力);以分类施策实现协调发展,以重点突破引领持续发展,以平台建设助推创新发展(凸显“三个发展”)。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技术服务转型
    近年来,作为陕西从事煤田地质勘查的专业化队伍,伴随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陕煤地质集团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省提出的“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总体要求 ,主动适应“绿色勘查、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大地质、大市场、大生态、大服务”的理念,在打造“一流地质综合服务商”的进程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初步实现了从“传统找煤”向“绿色勘查”的转型,从奉献“黑色煤炭”到建功“保卫蓝天”的跃升 ,凸显了陕煤地质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担当与情怀。
    在煤矿技术服务领域,所属各地勘专业公司利用人才、技术、资料和区域优势,为陕西省内外矿山企业提供绿色、安全、高效的矿井地质技术服务,一三九水文公司在渭北老矿区承担大量井下探放水工程,一八五公司在陕北侏罗纪煤田积极探索保水采煤的新路径,一八六公司在彬长矿区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从而有效保障了众多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运转。
    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陕煤地质集团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引领地质事业发展,做到资源勘查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相协同。一三一公司运用CES植被混凝土喷播绿化技术在韩城、合阳等地对边坡进行治理,抢占市场先机,助力当地实现绿色发展,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果;研究院公司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密集和资质齐全的优势,积极投身生态治理与恢复的主战场,在无人机倾斜摄影、EPS数据采集、矿井地质环境智能化监测、废旧矿山综合治理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从勘查设计到施工治理的全过程技术咨询与服务。
    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陕煤地质集团积极打造能征善战的国土铁军,组建了19个平战结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小组,配合21个县(区、市)做好平战结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工作,为全省22个对口县1095个地灾隐患点提供技术支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推动平战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纵深拓展,协助区县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更新、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预案、参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等工作。
    在多金属地质勘查领域,一九四公司在陕西洋县窑坪乡铁河地区发现了3条较大规模的晶质石墨矿带,矿带展布约3千米,石墨固定碳含量平均达7%以上,预估矿物量200万吨,矿体工业品位较高。
    在抢险救援方面,陕煤地质集团勇于担当国企社会责任,成立了陕西省第一支垂直钻井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了玉树地震次生灾害调查、神木高庄煤矿冒顶救援、内蒙古乌达矿区煤矿自燃灾害治理等,自主研发的救生舱在山东平邑石膏矿应急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避免和减少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在工程建设方面,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经济规模,解放思想,创新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适时并购陕西工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形成了天地建设公司为龙头,以工民建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公司,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累计产值21.5亿元,不但有效延伸了工民建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国企与民营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陕煤地质集团鼓励所属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立足全球配置资源,开展国际化经营。天地地质公司圆满完成了吉尔吉斯共和国比什凯克市供水和排水系统修复工程(第二阶段)奥尔托-阿雷什水源地35口钻井钻探工程项目,完成钻探进尺6000米,解决当地长期缺水的老大难问题,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延长勘查产业链 矿业开发初见成效
    进入新世纪,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地勘单位走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的政策。陕煤地质集团抢抓机遇,积极落实勘查开发一体化路径,挺进矿业开发领域,“十三五”末,煤炭权益产能达到1000万吨,形成地质勘查为矿产开发服务,矿产开发反哺地质勘查的良性循环。

    陕煤地质集团与徐矿集团等单位合作,建成了宝鸡市麟游北部矿区郭家河煤矿,与彬长集团建成了大佛寺煤矿,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合作建设目前我国煤炭产量最高的小保当煤矿。与此同时,还积极延伸矿业经济产业链,参股陕西长青能化公司和陕西宝麟铁路公司,打造矿权经营、矿业开发、矿产品贸易、矿业资本运作一条龙的产业链。

     

拓展地热开发市场 做大新型能源产业
    在本世纪初,陕煤地质集团便敏锐地觉察到能源开发新趋势,捕捉市场先机,将勘查开发地热能作为集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引擎之一,提出了建设陕西地热能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合资组建了陕西中煤新能源公司,主要承担浅层地热能项目、中深层地热能项目、中水利用项目,为客户提供供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解决方案,并提供分布式能源站的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服务。围绕陕西省每年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目标,以陕西中煤新能源公司为运营平台,以参与组建的陕西省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平台,以牵头组建的陕西省地热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行业平台,依托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人才技术优势,形成了以地热能资源开发为主,太阳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燃气等多种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的发展格局,在地热能开发利用领域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

    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中煤新能源公司引进瑞典罗特地源热资源利用技术,成功实施了西安人民大厦地源热泵供能系统项目,成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2018年,陕煤地质集团全面启动“地热·韩城”项目,在关中地区实施了深部奥陶纪灰岩热储的“井工厂”丛式井抽采回灌供暖工程,成为陕西省奥灰岩地热开发利用的先行者。在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采用全国最先进的钻探U型管水平对接井工艺,施工了深度分别为2100米和2200米的两组U型对接换热井和一眼同心管换热井,作为国内首创的新型中深层换热系统,成为2019年1月全国第四届地热产业大会的亮点。在中水水源热泵开发利用方面,中煤新能源公司利用城市中水作为热源,采用中水源热泵技术,成功施工了宝鸡市代家湾中水源供热供冷中心项目。项目运行后,供冷供热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冬季节约标煤约 8300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大约2.2万吨、70吨和60吨。在地热能技术研发领域,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地热资源分布图及《陕西省地热能勘探开发规范》《地热泵工程与运行管理规程》等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引领和推动陕西省地热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科技研发平台
    2016年10月,陕煤地质集团牵头建设了“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煤炭行业首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也是自然资源部唯一的由企业承建的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彭苏萍、多吉、武强、王双明四名院士为主导的学术委员会,开展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技术研发领域,建立了煤层顶板水害联合预测预报系统;建成全国首个“互联网+煤炭地质”云服务平台,开启了我国煤炭地质信息共享服务全新局面,其中煤炭地质云(CGC)1.0成果最为亮眼,通过“一张图”模式将各类数据集成到煤炭地质云平台,为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地震数据的二次利用,建立了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层次分析模型和突水指标体系;研究了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形成了地热能开发中数据采集关键技术;正在开展钻井式煤炭地下气化与二氧化碳驱油关键技术研究、全省煤炭资源协同勘查技术研究等一系列课题。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了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工作站(基地)和陕西省煤炭学会绿色开采地质保障分会,以及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实现了从过去数据收集者到现在自主研发与推广应用者的飞跃。
    在创新技术的引领下,陕煤地质集团积极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应用体系,研发的精细勘查技术、地质保障信息系统、采煤保水技术、地热能开发利用以及小口径绳索钻进取心工艺、密闭式保压瓦斯取心器以及井下换热器和钻井场视频监控系统、化验测试信息系统、数字煤矿地质保障系统等研发成果在施工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19年,陕煤地质集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102人,其中高级职称357人。三年来,引进或培养博士8人,博士后4人。“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实验室”成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人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建设了17个科技创新团队,4名科技工作者获评第九届陕西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

    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2017年至2019年组织实施各类科研项目5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课题8项。由物探测绘公司、油气公司、化验测试公司等分别承建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高性能计算平台、页岩气测试平台、煤质分析测试平台、煤炭清洁加工试验中心、中瑞地热能国际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已成为煤炭勘查与清洁利用的开放共享科技创新平台。


“十三五”发展硕果累累 “十四五”目标催人奋进
    历史造就了陕煤地质集团辉煌的昨天,时代浇铸着陕煤地质集团壮美的今天。2019年,陕煤地质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1.11亿元,提前一年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资产总额增长到86.14亿元;净资产增长到55.73亿元。2020年,陕煤地质集团有望实现经营收入5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在45%以下,煤炭权益产能1500万吨/年,累计提交资源量达到100亿吨,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稳步走在全国煤田地质行业第一方阵。
    风好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煤地质集团将深入实施“11563”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转换增长动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一流地勘集团。到“十四五”末,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提交煤炭资源储量20亿吨以上;地热能供热供冷面积1500万平方米以上;页岩气资源开发达到规模化水平;权益煤炭产能巩固提升。三气矿权争取、开采和对转型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管理体制机制取得突破;建成“一流综合地质服务商”,建成“陕西省地热能领军企业”,发展成为“资产质量优良、产业结构合理、管理水平先进、经济效益明显”的地勘行业标杆。
    曾是当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陕煤地质人将继续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继承和发扬地质勘查行业“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锐意进取,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创造出无愧于祖国人民、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的辉煌!
    文字  谢辉